今天是:2024-12-3 星期二 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二维码
 
规划纲要
望花区十二五规划
浏览:70349次'时间:2013年7月24日
    一、“十一五”规划执行情况
    “十一五”时期,是我们成功应对挑战、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,也是我们加快旧区改造、城乡变化最大的五年,更是我们保障改善民生、百姓受益最多的五年。五年来,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,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,重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,为“十二五”时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。
    ——经济实力显著增强。按可比口径统计,“十一五”期末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CDP)52.1亿元,年均递增35.6%,是“十五”期末的5倍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6.6亿元,年均递增50.1%,是“十五”期间的9.4倍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.12亿元,年均递增23.3%,是“十五”期末的2.8倍。
    ——结构调整成效明显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,资源深加工产业比重不断提高,规模企业由26户增加至128户。逐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,现代服务业水平整体提升,三次产业比调整为0.6:75.4:24。民营经济逐年发展,是“十五”期末的4.4倍。
    ——各项改革取得突破。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,35户集体企业实现转制,累计盘活闲置资产2.4亿元,安置职工1.8万人。争取国家“补保代偿”资金1.2亿元,惠及职工3.9万人。顺利实施政府机构改革、人事制度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,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明显成效。
    ——项目建设成果显著。累计引进域外资金117亿元,实际利用外资5945.4万美元,新建1千万元以上项目267个,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31个。规划建设化工、演武、塔峪3个工业园区,抚矿集团投资94.5亿元的造纸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。
    ——城乡面貌不断改善。完成8片棚户区改造任务,新建安置楼292栋,115.4万平方米。包括22个危旧楼地块在内的地产项目42个,竣工面积139万平方米。改造城市主次街路142条、32万平方米,新增绿地201万平方米,硬化铺装142万平方米。
    ——生活水平逐步提高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00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50元,年均递增9.8%。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平方米,比2005年增加5平方米。
    —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。新建大型游园广场15处,开展主题广场文化活动1500余场次。区域教育全面推进,翻建7所高标准学校。完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,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%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,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,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7之内。新建就业培训基地、孵化基地和3个创业市场。37个社区办公用房达到400平方米以上。新建民兵教育训练基地,国防教育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。
    ——社会更加和谐安定。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,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。安全生产保持平稳,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。平安创建取得突破,刑事发案率逐年下降,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“平安区”。和谐创建不断深入,累计投入信访维稳资金2700万元,化解信访案件717件。
   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,主要表现在:产业发展不均衡,三产比重还偏小;财政收支矛盾突出,各种深层次问题还未根本解决;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还不够高,环境污染严重,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有一定差距;思想不够解放,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等等。这些问题亟待在加快发展中予以解决。
    二、“十二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、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
    (一)指导思想
    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,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积极抢抓沈阳经济区和沈抚同城化建设的有利契机,切实坚持“巩固工业强基础、壮大三产调结构、提升科教促振兴”的方针,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大力实施“开放先导、总部集聚、环境优化”三大战略,以旧城区改造和工业园区建设为切入点,以发展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,全面推进以打造三个工业园区、培育四个产业集群、发展五条特色商业街和建设一个新市镇为主要内容的“3451”工程,努力开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,城乡建设与环境整治有效衔接,民生改善与和谐创建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,为全面建设富裕、文明、和谐的新望花奠定坚实基础。
    (二)战略目标
    ——经济持续较快增长。地区生产总值(CDP在地统计口径)达到310亿元,年均增长21%;财政一般预算收入(新统计口径)达到25亿元,年均增长28%;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62亿元,年均增长30%。
    ——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。大幅度提高城镇职工失业保险、基本养老保险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%,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%;全区总人口达到35万人,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3平方米;城市集中供热率、燃气普及率、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8%、96%、100%。
    ——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。工业经济全面加强,现代服务业水平大幅提升,服务业占经济比重增加到40%以上;民营经济占经济比重提高到40%以上;农村城市化率达到60%以上。
    ——生态环境不断优化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%;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5%,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;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0天/年以上。
    (三)主要任务
    1、坚持开放先导,促进工业集聚
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先导,按照“向西看,向南走”的要求,学习借鉴沈阳和沈抚新城建设经验,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,全力打造主导产业明晰、行业特点突出、基础设施完备、竞争优势明显的工业园区。
    ——塔峪工业园区。在塔峪地区,建设占地18.5平方公里的塔峪工业园区。依托“两钢一铝”等企业的资源优势,延伸产业链条,重点发展冷轧材、铝板材、模具、工具、钛合金等深加工产品,逐步形成以钢、铝、钛深加工为主的冶材深加工产业集群。到2015年,完成南环路两侧3.6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,引进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0个,实现产值60亿元。
    ——演武工业园区。在演武地区,完成剩余的1000余户农民和棚户区居民的搬迁工作,利用棚改腾空土地和垃圾场污染土地,建设占地9.9平方公里的演武工业园区。围绕抚矿集团200万吨再生造纸项目,打造以各类高中低档文化、办公、生活和包装用纸为主的纸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。在清湖社区建设占地60公顷、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,以汽车、汽车部件及其他机械零部件制造为主的机械加工产业集群。到2015年,引进造纸、纸制品深加工企业10家,机加工企业25家,实现产值120亿元。
    ——新材料工业园区。在田屯地区,利用国化、有机化等区属企业的场地,建设占地4.7平方公里的新材料工业园区。根据节能减排、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,加快资源整合,扩大生产规模,提高产品档次,重点打造以发制品、环保滤布等为主的新材料产品集群。到2015年,入驻园区的企业达到25家,实现产值80亿元。
    2、转变发展方式,推动服务业繁荣
    以城区总体改造为契机,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,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,努力推动服务业集群式发展,全面开创生产与生活兼顾、传统与新兴并重、总部与楼宇齐进的服务业发展新局面。
    ——建设传统商贸集聚区。以商贸大厦、奥特来商业广场为中心,推动辽中社区综合改造和周边地下空间综合利用,引进2-3家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,全面打造服务地区、辐射周边的核心商业圈。积极建设经营面积15万平方米的装饰材料一条街,集聚20家以上餐饮企业的特色餐饮一条街,服务3万余名学生群体的学府一条街,聚集10家以上汽车销售企业的汽贸一条街,经营面积2万平方米的英伦商业街。到2015年,传统服务业格局基本形成,实现营业额220亿元。
    ——建设现代商务集聚区。以丹东路综合改造为抓手,在丹东路7.3公里沿线,全力打造现代商务集聚区。利用新钢铁等企业搬迁的机遇,重点发展集总部经济、金融贸易、商务会展等于一体的楼宇经济。利用“两校一院”和科技园区的资源优势,重点发展集研发设计、创新孵化、电子信息等于一体的科教产业。到2015年,引进企业总部10家,实现产值200亿元。
    ——建设仓储物流集聚区。在南环路两侧,规划建设占地3平方公里的仓储物流集聚区。演武地区重点围绕抚矿集团200万吨造纸项目,发展以纸制品分拣、包装、配送为主的仓储物流业。塔峪地区重点围绕装备制造产品、石油化工产品、农副产品等,发展以综合性产品交易、物资仓储、货物配送、信息交流为主的仓储物流业。到2015年,引进仓储物流企业20家,实现产值100亿元。
    3、建设塔峪新市镇,统筹城乡发展
    根据沈阳经济区新城、新市镇规划布局,加快塔峪镇城市化建设进程,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,努力建设设施功能齐备、产业支撑有力、现代农业发达、生态环境良好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。
    ——建设塔峪新市镇。在塔峪镇五老地区规划建设塔峪新市镇,鼓励和引导我区农民、棚改剩余居民、工业园区产业工人和其他人口入住,并与盘南、盘北等棚改新区连成一片,最终达到7万人口的居住规模,逐步降低老城区的人口密度。到2015年,完成123公顷核心区建设,镇政府、学校、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搬迁入驻,实现安置楼建设和商住开发140万平方米,吸引3-5个村农民迁入居住,腾空农村宅基地用于项目落地。
    ——发展现代农业。以塔峪镇南部区域为重点,积极推进温室大棚和冷棚等设施农业建设,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、养殖、果品、香菇等4大特色农业,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、标准化、集约化,努力建设面向沈抚两市的副食品供应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区。深入开展“三下乡”等支农惠农活动,积极推广应用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,培育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,实施订单农业,努力增加农民收入。
    4、优化城市环境,打造宜居城区
  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,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,全力打造独具特色、功能齐全、整洁卫生、文明绿色的宜居城区。
    ——环境治理。深入开展“蓝天碧水净土”行动,以节能减排为重点,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,切实淘汰落后产能,严格控制烟(粉)尘、水和农村面源污染。见缝插绿、拆违还绿、生态布绿,加强生态恢复和城市绿化建设。推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演武垃圾场治理,杨柏河、古城子河沿岸主题公园和景观绿化建设,推动花园式小区、学校、企业建设。到2015年,COD和SO2排放量达到国家控制标准;空气、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;古城子河断面水质达到四类标准;企业中水回用率达到80%以上。
    ——旧城区改造。采取政策扶持和市场开发等方式,全面完成危旧楼改造任务。运用引进重点项目、加快城市开发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手段,完成演武、工农、古城子等地棚户区居民的搬迁安置工作,彻底消灭城区内剩余的棚户区。通过旧城区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和完善城市功能,努力形成独具望花特色,宜居、宜业、宜商、宜娱、宜游的老城新貌。
    ——城市建设和管理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拓宽改造丹东路、雷锋路等主要街路,打通昌图街、台安街等与快速干道的路网,建设营口路西段、康平街北段和北厚三街,推动雷锋路、锦州路西延至洗化东街,形成方便快捷的现代交通网络。结合城区特点,建设一批主题鲜明、特色突出的标志性建筑。加强物业管理,规范物业行为,引进一批实力强、服务优的物业管理公司,有序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,建立物业管理的淘汰机制和科学管理机制。加大退路进厅(场)力度,引导广大业主依法有序经营,彻底消除占路市场。
    5、推进科教兴区,提高创新能力
    以“集聚人才促发展”为导向,大力推进人才集聚,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,不断推动教育均衡发展,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持和重要保障。
    ——大力推进人才集聚。以集聚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,全面加强党政人才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、专业技术人才、高技能人才、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。以支柱产业、优势项目、产业集群发展为平台,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引进工程,以创业启动资金、土地、税收及住房、子女入学等政策吸引、聘用、技术指导等方式集聚人才,培养开发和大胆选拔使用现有人才。强力推进新能源、新材料、低碳环保及物流商贸、文化旅游等产业的高新技术人才集聚。不断加大人才资源的财政投入,每年拨付100万元用于人才的培训、表彰和奖励,鼓励和支持企业及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。到2015年,建立专业齐全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团队10支以上,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。
    ——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。积极推动驻区大企业技术改造,实现产品换代升级,切实做优做强存量工业经济。到2015年,实现产值600亿元。以科技研发基地为孵化器,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。扶持企业实施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品牌经济战略,积极开发和培育名牌产品,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。完善各项激励措施,培育各类科技中介服务组织,构筑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,加速形成科技创新的长效推进机制。用好、用活国家、省、市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扶持资金,积极引进培育高新企业和产业。到2015年,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,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%以上,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。
    ——全面推动教育均衡发展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,以优化教育资源,科学调整教育布局为重点,打造东部以四十二中学为核心,中部以雷锋中学为核心,西部以十八中学为核心的区域教育新格局,合理分配教育资源,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强化素质教育,突出特色办学,抓好学前教育,积极建立科学合理、优质高能的义务教育服务体系。到2015年,全区教育达到市先进水平,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区。
    6、发展各项事业,不断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
   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,正确处理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,加大社会事业投入,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、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
    ——完善医疗服务体系。重点围绕建立公共卫生服务、基本医疗服务、医疗保障、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,坚持城乡统筹发展,加大卫生基础工作的投入,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,调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,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。完善居民看病就医服务机制,改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,加强食品安全监管,不断提高传染病及慢性病疫情预警、预防和控制能力。到2015年,在全区10个街镇全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分设50个社区医疗服务站和1处农村妇幼保健站;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和农民医疗参保率100%;新农合筹资水平达到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60%以上;形成10-15分钟的医疗服务圈。
    ——发展文化体育事业。完成地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、青少年体育营地、中心图书馆和地区电影院、游泳馆等文体设施建设。结合煤矿博物馆和旧城区改造陈列馆建设,整合雷锋纪念馆和煤精琥珀博物馆资源,加强与域外旅游资源的衔接联动,形成“四馆”并重、内外互动的旅游发展新格局,并重点发展以煤精琥珀设计、制作、销售、工艺传承于一体的文化产业。推进农村图书室和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。继续开展主题文化广场活动,做大做强知名艺术团体,建设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体育体系。到2015年,初步形成10分钟健身圈。    
    ——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。以稳定低生育水平、提高人口素质、改善人口结构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目标,全面开展(创建)优生优育服务活动,增强群众优生优育意识,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,努力争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。到2015年,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.09‰,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7之内。
    7、保障和改善民生,深化和谐创建
   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积极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,不断增强保障能力、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,努力推进社会和谐建设发展。
    ——就业、再就业工作。积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,企业为主体新的就业机制,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,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,深入开展劳务输出,不断增加就业岗位,保持就业稳定增长。以再就业培训中心为依托,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体,专项培训机构和民办培训机构为依托的就业培训体系,积极培养和输送创业人才,推进劳动者自主创业。到2015年,实现实名制就业5万人以上,就业培训3万人次,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%以内,基本实现充分就业。
    ——社会保障工作。进一步健全以养老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,完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平台建设,逐步建立覆盖全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。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设和管理,严格低保准入标准,不断完善监督审查机制。建立以丧失劳动能力人员、低收入者和学生等群体参加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,大力开展社会慈善、公益救助等社会捐赠活动,积极推进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救助体系建设。到2015年,城镇失业保险、基本养老保险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4%、95%、100%,建成集社会救助、儿童住养为一体的望花区社会福利中心。
    ——社区建设工作。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,优化社区布局,积极推进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建设。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,规范工作职责,落实社区工作经费,并建立长效增长机制。努力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,有计划地选派新招录的公务员到社区锻炼,实施“一社区一名大学生”计划,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化水平。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。到2015年,社区办公用房全部达到4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建设水平,实现室外文体活动广场1000平方米以上。
    ——和谐创建工作。要深入实施区、街、社区(村)三级接访制度,把问题解决在基层、把矛盾消除在萌芽。积极做好企业职工稳定、动迁居民稳定和社会稳定工作。大力弘扬雷锋精神,不断深化文明创建,以“四德”教育、“望花好人”品牌创建、“六五”普法等活动为载体,深入开展文明法治教育,切实提升全区人民整体素养。加强对流动人口、社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。不断推进国防动员建设。强化安全生产,严格控制特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率。重视妇女儿童工作,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。充分发挥人大、政协依法监督、民主监督作用和工会、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,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司法公正。
望花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 秘书处  二○一○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印
政府信息公开
信息公开制度
信息公开指南
 
信息公开目录
信息公开年报
美丽望花
+
   
主办单位:抚顺市望花区政府 联系方式:024-56888071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. 网站标识码:2104040001 ICP备案:辽ICP备13005445号-1  辽公网安备21040402000001号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