抚顺:扎实推进文体旅发展 谱写高质量发展篇章
浏览:26583次'时间:2022年6月7日

记者魏宁
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市依托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,扎实推进文体旅发展,以文体旅发展撬动城市高质量发展,全市文化、旅游、体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,文体旅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生活。

打造文化服务体系,文化惠民进基层。以抓基层建设、重民生需求为着力点,持续做好打造文化服务体系建设。截至2021年末,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7个、公共文化馆9个、纪念馆2个、70个乡镇(街道)综合文化站、855个村(社区)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、905个文化广场、24小时自助图书馆1个,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。持续举办“百姓春晚”“春雨惠民”系列活动、“三下乡”、“五进”文化惠民活动,厚培抚顺文化惠民沃土。我市群众合唱、广场舞团队在全省文化进万家展演中取得优异成绩,新宾获省“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称号。群众文化艺术阵地建设取得成效,抚顺市群众艺术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;望花区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(望花区文化馆)、新宾满族自治县文化馆、清原满族自治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。文艺创作硕果颇丰,我市创作的小剧场话剧《两个底层人的夜生活》、儿童剧《火狐狸玛洛金》、大型话剧《忠魂当歌》分获辽宁省第九届、十届、十一届艺术节文化艺术政府奖——文华奖。

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,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。截至目前,我市累计评审、公布了六批共计86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。其中:国家级项目名录4个,省级项目名录14个,市级项目名录68个。新宾满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合并项目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;抚顺地秧歌入选中国申报联合国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》预备录名单;现有非遗传承人151人,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。以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为载体,大力普及传承非遗文化,开展非遗进社区、进校园系列展示展演活动,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系列国内外推介活动,抚顺非遗传承项目影响力不断提升。

加大文物保护与利用。开展文物普查工作,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,我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14家,共计收藏可移动文物4777件/套;元帅林等5处文物保护单位晋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五龙山城等32处文物保护单位晋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;2021年3月,我市49处革命类不可移动文物以及35件/套可移动文物,入选第一批辽宁省革命文物名录,我市文物保护工作日臻完善。

以旅游业为牵动,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。旅游业发展迅猛,产业规模不断壮大,新项目不断落成营业,旅游活动精彩纷呈,城市旅游知名度不断攀升。丰远热高乐园丛林欢乐世界、冰雪欢乐世界、温泉养生世界、天女山风景区、筐子沟原生态风景区、参仙谷生态旅游度假区、南天门文化旅游风景区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建成营业,经过多年的发展,红河峡谷漂流、皇家海洋公园、热高乐园等景区已成我省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品牌。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、天女山风景区、筐子沟原生态风景区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不断提质升级,陆续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,抚顺旅游产品吸引力不断增强。

精彩的旅游活动为抚顺旅游攒足了人气。多年来,我市持续举办抚顺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、“满族农庄过大年”活动、采摘节、梨花节等四季旅游活动,以活动为载体,不断繁荣活跃地方旅游市场。抚顺旅游正从“单一观光型”向“休闲度假型”转变,从“游客输出地”向“旅游目的地”转变。

营造全民健身氛围,体育事业持续向好。全民健身环境愈加完善,开展“15分钟健身圈”提质升级,为全市社区(村)组织阵地发放健身器材,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民健身场地1000余处,我市全民健身设施维护运营工作受到省体育局充分肯定,并在全省给予推广。

冰雪运动氛围良好,我市持续落实两个“三年行动计划”,面向本地青少年开展冰雪培训30万人次,举办全民冰雪赛事及活动近20场。仅2018年至2022年1月,抚顺冰雪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赛事,累计获得奖牌76枚,获得金牌38枚。2022年2月,北京冬奥会上,抚顺籍运动员斩获两枚银牌。

家门口的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多彩,相继组织和承办了三块石国际登山比赛、全国男排联赛辽宁队主场比赛、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、全国大学生龙舟比赛、滑雪、速度滑冰比赛、家庭趣味运动会、徒步大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和赛事,不断掀起全民运动健身热潮。

竞技体育梯队化建设成果显著。2018年省十三届运动会上,抚顺代表团获得现场比赛金牌、奖牌和总分3个第四名的好成绩,2021年,抚顺籍运动员获东京奥运会1银1铜,全运会2金4银5铜;我市代表队在省青少年比赛中取得96金、80银、92铜好成绩。

积极筹备省第十四届运动会,完善比赛场馆建设,积极备战,力争主场再创佳绩,全面展示抚顺体育新形象。